专注于电力保护及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
防伪查询  |  SEARCH
您所在的位置:
新闻中心

新闻详细  |  NEWS DETAIL
立足生态圈 开启新时代——纵论互联网思维
来源: | 作者:tpl-ca01372 | 发布时间: 2015-10-27 | 223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新年伊始,忙碌的脚步迈向何方?传统产业时不时会与互联网联系起来。 
一些实业家因互联网而焦虑,必需不断在互联网体验中触摸互联网基因。双十一淘各种日用品,与互联网创业者合作……给的创业创新的新激情。 

坚守实业 
选好生态圈 
    各种成本压力让不少制造业企业举步维艰,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冲击再度夹击制造企业。制造业将何去何从?刚刚过去的互联网元年,让不少实业家患上了“焦虑症”。互联网经济当下风生水起,但并不意味着要去跟风抛弃传统产业。传统制造企业一定是在熟悉的领域更容易成功。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,仍然需要坚守实业。只是在坚守同时要更加关注新经济的动向。 
    选择投资新经济踊跃的LP,投资感兴趣的未来产业。应当承认传统产业与这些LP之间必然有鸿沟。通过做LP可以帮助进一步认识新经济,缩短与新经济的距离,并发现其中的商机。某种程度上,这也是与未来产业建立联系。投资过程中或许也会与其中的创业企业协同发展。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企业来说,他建议不妨在可控制范围内集中一部分资金,适当介入,而不是全身投入互联网风潮中。 
    互联网冲击来了,对这样的新事物不能“看不见、看不起、看不懂,最后来不及”。按过去的思维看,很难回答小米是做什么的企业。但这并不重要。这也许会是将来许多企业要面临的问题。未来企业有两种选择,但都离不开生态圈。一种是有实力的企业打造一个生态圈,并在其中当“盟主”;另一种是选择有生命力的生态圈,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。所谓“羊毛出在狗身上,猪来买单”。这将是传统企业面临的新课题。 
信息对称 
寻找盈利通道 
    当下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中,消费体验类的冲击最大,比如电商对线下实体企业的冲击,BAT的崛起就已说明了这一点;对生产商为代表的制造业类的冲击还不大明显,但很快会来,必须要提前准备。 
    互联网无法拒绝,要主动拥抱。比如原来的主导产品仪表,与物联网协同,这样出来的产品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表了。接下来是产业互联网时代。制造业不要灰心,电商影响了不少实体店,但消灭不了制造业。 
    互联网经济的本质,是消除信息不对称,因而人们可以在线上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找到所需要的商品。而传统经济曾经利用信息不对称,造就自身比较优势。产业互联网时代,传统经济的这种优势不再,要研究信息完全对称后如何找到盈利模式。 
   2012年关注互联网,并开始潜心研究。传统企业不能盲目追风,但要适时而变。而且这会是个较长的过程。 
工业4.0 
批量化+个性化 
    对传统产业来说,融入互联网思维并不是件简单的事。融入互联网思维,是要对企业制造流程进行重组,价值链再造。不能只关心市场一端的电商反映,更重要的是要看上游及供应链等。 
    在后工业化时代,大规模、标准化生产已过了,互联网时代让个性化定制成为当下主流。在这样的工业4.0时代,需要大批量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相结合。 
    过去以为这两者不相融,其实不然。新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。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刚性生产线现在已被柔性生产线所代替,即按客户需要定制。总体看,两化融合、生产过程追踪、用大数据预测订单、3D打印、工业机器人等等带来创新条件。 
   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,要大量运用这些技术条件。提出“机器换人”,不是仅仅节约劳动力,而是适应后工业化时代,适应智能生产的需要。这就是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实业。 
激发活力 
从内部变革起步 
    为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实业,主导在组织架构中引入互联网思维,资源平台化、经营平台化,激活员工的积极性、创造力。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设计、发明的一个平衡车项目,特点是可以把成本做得非常低,让年轻人都有能力买得起。这个项目完成经营所需要的资金,首先在员工中众筹,差额部分由公司来进行投资。 
    对于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员工,不能再按以往方式要求。和过去的老员工相比,他们更任性,不喜欢听命于某种指令,物质奖惩效果不再。这样的员工,会很投入捣鼓自己的爱好,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。既如此,何不让企业成为一个激发他们活力的大平台。允许员工15%的工作时间可拿来干自己的事。而且鼓励员工在公司平台上开发自己的新项目。现在看来平台效应逐渐显现,以往6点一定下班走人,现在8点好多灯还亮着。某种意义上,此时的员工不再是雇员,而是成了合伙人。 
    大企业往往等级森严,这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提高内部管理效率的障碍,关注组织架构时发现,一位普通员工将信息向他传递往往要经过8层,其间还不乏影响信息传递的隔热层,现代企业必须变革这种僵化的管理体制。 
   大企业有资源多、实力强、渠道广、信任度高等优势,但也有层级多、流程长、远离客户等劣势。这些劣势恰好是小企业的优势。要将大企业优势和小企业优势相结合,必须在组织架构上进行大变革。这是为了“让听得见枪炮声的人指挥战斗”。 

        

了解更多详细信息,请致电
0551-66100977
或给我们留言
在线留言
联系我们